听新闻
放大镜
全力办理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2020-10-16 16:43:00  来源:检察日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卫福喜

  长期以来,行政诉讼“程序空转”、案结事不了、行政争议化解难的问题比较普遍,成为司法审查、诉讼监督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广西检察机关以行政检察为抓手,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实在司法办案上,近日成功化解的一起持续9年的工伤索赔行政争议案就是一个缩影。检察机关通过依法履职,延伸服务,使申诉人张某某获得了国家司法救助,重新点燃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广西检察机关行政检察部门共办理行政裁判结果监督案件324件,行政执行违法监督案件351件,行政审判活动违法监督案件10件,提出抗诉6件、发出再审检察建议2件、向行政机关发出改进工作检察建议3件,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66件,得到最高检充分肯定,也赢得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点赞。我们的主要做法包括以下五方面:

  一是求“正”,始终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工作理念。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必须以检察机关依法履职为前提。一方面,广西检察机关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对行政争议事实展开调查核实,在查清事实、辨明是非的基础上,依法对人民法院与行政机关存在的违法情形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对于合法合理、符合法治理念的行政裁判和行政决定,检察机关也旗帜鲜明地予以支持,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防止以牺牲法律权威和公共利益为代价满足当事人的不合理诉求,同时做好当事人的释法说理工作,努力实现案结事了政和。

  二是求“实”,紧紧围绕重点,集中发力办案。注重从办理或者当事人申请复查的案件中梳理出一批社会影响较大、有实质性化解可能的案件,特别是把严重损害公民实体权益、严重损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严重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案件作为重点,以点带面促进办案数量、质量和效果的整体提升。结合专项活动开展,积极融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大局,加强涉疫行政争议排查、研判和化解。

  三是求“真”,完善监督手段,积极探索化解方式。坚持“走出去”办案,加强调查核实工作,在查清案件真相的基础上促进行政争议化解。对行政裁判确有错误的,运用好提请抗诉、提出抗诉、提请跟进监督、发出再审检察建议等方式,坚决依法予以监督,促进行政争议在法治轨道上化解。对行政裁判符合法律规定,但行政行为违法并损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积极促进行政机关依法予以纠正或救济,并根据具体的违法事实,向同级相关部门或者上级机关报告情况或者移送线索。对当事人诉求合法合理,因不符合法定条件确不能通过诉讼寻求救济的,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通过其他非诉讼途径争取予以解决。在司法实践中注重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对行政裁判和行政行为并无违法或明显不当,但当事人因案致贫、因案返贫、因案增贫的,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司法救助后仍存在实际困难的,探索协调有关部门通过民政救济、社会救助等方式帮助解决。对不支持监督申请的案件,注重加强释法说理、息诉服判工作。

  四是求“广”,积极构建“检察+”工作机制。在司法办案中,注重加强和规范公开听证工作,坚持把公开听证作为查清事实、听取意见、释法说理、解决纠纷的重要手段,以公开促进争议化解、定分止争,提高检察机关办案公信力。自治区检察院要求今年12月1日前,各市分院辖区内要至少完成一个案件的公开听证工作。截至9月17日,全区15个市分院已有14个市分院辖区开展了行政诉讼监督案件公开听证工作,共开展公开听证15次。在开展化解工作时,采取协调会、和解会议等多种形式促进争议化解。积极参与诉源治理机制建设,对办案中发现的行政行为违法、不规范问题及时加强研究分析,按照做到刚性、做成刚性的要求加强检察建议工作,从源头上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主动融入多元化调解机制,加强与法院和行政机关的沟通,对疑难、复杂、矛盾冲突较大的案件,积极引入人民监督员、律师、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第三方参与化解,形成检察监督与其他行政争议多元解决机制的对接,共同促进争议的有效化解。对于行政机关主动邀请参与行政复议阶段争议化解的案件,立足检察机关调查核实和司法审查的专业优势,积极稳妥地探索联合化解机制。

  五是求“强”,努力强化办案机制和压实工作责任。认真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司法责任制原则,继续完善和落实一体化办案模式,通过探索运用,统一调用辖区内检察人员办理行政诉讼监督案件、市域内相邻基层检察院集中办理行政诉讼监督案件等机制,进一步强化全区三级检察院化解行政争议的整体合力,有效破解案源不足、力量不足、经验不足等瓶颈问题。自治区检察院积极履行案件审查、督促指导、统筹协调的职责,市分院和基层院充分发挥熟悉情况、就近就地开展工作的优势,切实把化解行政争议的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到位。对于重点案件,各市分院落实检察长、分管副检察长包案制度,力争今年11月20日前每个地市要消灭行政争议化解案件空白,全力办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编辑:何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