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以来,“解放思想、追赶超越、争当先锋,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正在全市如火如荼地开展,7月9日,南通市检察院召开全市检察机关“解放思想、追赶超越,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大调研大讨论成果交流会。
会上,南通市院领导班子、各基层院检察长围绕“如何加强司法责任制背景下案件质量保障机制”等九个主题作了交流发言,这是一次思维的碰撞,一场交流的盛宴。
海安市检察院夏琪斌检察长都说了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聆听。
今年上半年,海安市检察院深入贯彻落实 “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的12字要求,始终聚焦 “做实三大公诉、做强三大监督”,扎实落实市院“五大体系十大项目”任务部署,努力推动海安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海安市委书记顾国标、市长于立忠先后莅临我院调研指导,对我院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前期,我们根据市院部署,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组织干警围绕相关课题进行思考研究,力争为市院科学决策提供实践依据和有益的参考。
一、推进全市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新作为新贡献推动高质量发展。海安市检察院根据海安撤县设市后的新形势新要求,策应市委“产业高地、幸福之城”发展战略,专门出台了《海安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此树立鲜明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提升检察工作服务大局的贡献份额。二是完善机制提升能力,以强化法律监督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对公安侦查取证引导能力、庭审对抗能力、提起公益诉讼能力、刑事执行监督能力、民事行政诉讼以及行政违法监督能力。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建立行政执法信息、政法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检察监督大数据研判中心”。三是改革驱动创新机制,以激发内生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在已有“四梁八柱”的基础上进一步“精装修”,完善员额检察官、司法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的管理考核等配套机制,健全“庸者下,能者上”的员额退出、增补机制,激发内部活力。四是夯实基础提升素能,以专业化过硬队伍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推动党建与业务、队建融合发展;以专业化建设为导向,打造检察人才高地,发挥检察业务专家的引领示范作用,提升检察队伍整体素能。
二、加强司法责任制背景下案件质量保障机制建设
强化案件监督评查,严守案件质量生命线。坚持监管不缺位、放权不放任,共对293件案件开展质量评查。一是着重围绕四类案件强化监督。二是打造权威案件督查报告。三是实施案件瑕疵约谈机制。
三、增强诉讼监督实效
一是在监督范围上构建类型监督体系。二是在监督主体上构建专业监督体系。三是在监督方式上构建动态监督体系。
四、加强检察公益诉讼机制建设
我院围绕群众高度关注的食品安全领域,共提起了8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受到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省内多家检察院前来学习。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我院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加强环境污染犯罪案件后续跟踪监督。
一是完善内部协同机制,检察机关各业务部门之间加强情况通报、案件线索移送、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完善线索移送机制,针对食药安全、环境资源、英烈名誉保护等不同领域,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分别建立相应的线索移送机制。
五、检察专业化建设问题
一是组建新型专业化办案组。按照“内设机构固定、办案组织灵活”的思路,围绕食药毒犯罪、经济犯罪、环境资源犯罪、职务犯罪等不同领域,共设立了8个检察官办案组。二是瞄准实战开展教育培训。组织开展春训活动,邀请业务专家、理论大咖来院授课。积极运用小课堂培训模式,围绕扫黑除恶案件办理、新时代检察监督等领域开展业务培训,组织干警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参加PPT制作专题培训。三是严格落实办案责任制。建立员额检察官司法档案,定期对入额检察官办案数进行通报。
六、开展检察环节普法工作
围绕“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制要求,坚持“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的理念,积极开展检察官以案释法工作。一是开展“防范非法集资”普法宣传活动。二是开展“三类三型”涉企法律服务活动。三是开展“法制副校长”普法进校园活动。
建议:一是进行普法产品的“供给侧改革”。二是增强检察法律文书的释法说理功能。三是依托外部社会化普法平台。
七、深化检察机关“智慧党建”工作
我院根据内设机构改革后的新情况,成立了机关党委,并重新改选了党支部,充分利用“互联网+党建”,运维好全国党员信息平台、海安智慧党建平台、智慧党建企业号三大平台,组织开展党员信息化评定,对党员进行信息化动态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是开设网上学习平台,打造指尖“微课堂”。二是搭建网上互动平台,畅通线上“微交流”。三是研发“党建”云平台,构建开放式“微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