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化解从来不是件容易事,调解的时机和方法很重要。”日前,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检察院成功调解一起轻微刑事案件。2023年4月以来,武汉市检察机关坚持把办好检察为民实事作为深化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检察职能服务保障民生,通过前移服务端口、专业力量下沉、完善解纷手段,深度参与基层诉源治理,促进案结事了人和。
截至9月,武汉市检察机关通过健全完善与法院、公安联合接访,“司法调解+公开听证+司法救助”全链条化纷争解难题等工作机制,依托区级综治中心有效化解矛盾纠纷50件,在求真务实、担当实干中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全流程跟进矛盾化解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在大检察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加强基层基础建设重在为基层解难题、办实事。自2023年以来,武汉市检察机关主动延伸检察服务阵地,在区级综治中心设立检察接访、矛盾调解窗口,为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处置、及时跟进提供便利。据武汉市检察院第九检察部主任祝军介绍,该市已有8个基层检察院在区级综治中心提供服务,已接待来访群众310人次,接收控告申诉15件,处理各类线索信息33条。
陈某在公交车上与赵某发生口角进而大打出手,致使赵某轻伤一级。2023年2月,公安机关立案侦查,陈某虽主动投案,却不愿赔礼道歉,始终认为自己不该为此负全部责任。“侦查阶段,我们就接到公安机关商请,在汉阳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参与了第一次调解。因为双方在赔偿数额上分歧较大,调解失败。”汉阳区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检察官助理胡雪说,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后,在第一次调解的基础上,检察官再次约谈双方当事人,得知双方都有一定的调解意愿便“趁热打铁”,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及其家属意见,进一步释法说理,并将案件交由汉阳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再次予以调解。
“从被害人提供的损失证明看,即使法院判决,也仅能支持其部分诉求。”“对双方当事人而言,尽快拿到合理赔偿才是最优解。”在调解现场,汉阳区公检法司人员及人民调解员、社区工作人员共同组成调解组,结合案件实际,引导双方当事人以调解促和解。5月12日,在检察机关主持下,陈某与赵某在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达成调解协议,赵某接受了赔偿金,陈某也真诚悔罪道歉并当场履行赔偿义务。一周后,法院以故意伤害罪依法判处陈某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
全链条助力解难纾困
应勇检察长强调,检察听证要注重质量,司法救助要用足用准。2023年,武汉市检察机关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查摆涉检信访案件的难点、痛点,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积极推动“司法调解+公开听证+司法救助”全链条化纷争解难题机制,既关注群众反映的迫切问题,也重视推动长效帮扶。
2023年4月,武汉市硚口区检察院运用公开听证,整合救助力量,化解了一起3年信访案件。信访人孙某与父亲孙先生因抚养费、医疗费问题产生纠纷。2019年,法院判令孙先生支付各项费用6万余元,强制执行1万元后,尚有5万余元一直不能执行到位。3年多来,孙某的母亲王女士作为法定代理人,四处上访未果,遂来到检察院讨说法。
“王女士年近六十,没有固定收入,还要照顾患病的女儿,确实不容易。但经调查核实,孙先生的生活也很艰难。”承办检察官受案后,迅速调阅原案卷宗,并向承办案件的法官了解情况。原来,被执行人孙先生是残疾人且身患多种重症疾病需要治疗。强制执行期间,孙先生确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
4月25日,在充分听取王女士意见后,硚口区检察院就该案召开公开听证会,并邀请人民监督员及区妇联、区残联、社区等代表共同参与化解信访矛盾。“孙某控告法院执行不力的事实和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但孙某的情况符合司法救助条件,可以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听证会上,检察官从法理情的角度提出救助建议并表示,“将继续监督法院,督促孙先生按期履行每月300元的支付义务。”
听证员一致同意检察机关的意见,区残联、区妇联、社区等代表纷纷向双方当事人介绍残疾人医保报销、保险补偿和福利保障等优惠政策,王女士向参会人员表示感谢后,当场签署了息诉罢访承诺书。目前,在检察机关的推动下,孙先生已按期履行了抚养费给付义务。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武汉市检察机关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监督办案,广泛推行“司法救助+社会救助”的立体救助模式,以解难纾困化解心结、缝合裂痕,举行检察听证49件,办理司法救助案件193件,发放司法救助金260余万元。
全方位参与综合治理
2023年,武汉市检察机关将主题教育与深化开展为民办实事、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相结合,在检察履职过程中,深度参与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推动各类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有些矛盾的导火索看似很小,但若不及时化解,很可能激化升级。”武汉市武昌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检察官高素告诉记者,前不久,该院就遇到一起商户和生鲜市场之间的经营纠纷,起因是一堵围墙。
钱某等3人在辖区一家生鲜市场卖食品,因租金、管理费等分歧,不愿参与该市场经营公司的统一管理。之后,该市场经营公司建起围墙,将钱某等人的店铺隔离在市场之外。钱某等人多次沟通希望拆除围墙,但该市场经营公司出于规范管理等原因并未同意。冲动之下,钱某等人私自拆毁了部分围墙,根据相关法规,其行为已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
办案期间,检察官多方调查核实,弄清原委后,主动联系该市场所在街道、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单位共同组织双方调解。2023年8月,武昌区检察院就该案组织召开拟相对不起诉公开听证会。会上,检察官从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出发,对钱某等人进行法治教育,并对该市场经营公司在处理商户关系、规范管理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当事双方也主动反思自身问题,在大家的见证下,达成和解。听证员也一致同意检察机关对钱某等3人作相对不起诉处理。
“9月上旬,我们了解到案涉市场正在进行整修,引发矛盾的围墙将被拆除,钱某等人也同意接受市场统一管理。”高素表示,该案既折射出社会治理问题,又涉及营商环境优化问题,在依法办案的同时,更应注重化解矛盾,服务保障和谐稳定的市场环境。
据悉,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武汉市检察机关严格落实“吹哨报到”机制,主动对接社区、街道,组建专业调解队伍参与法律咨询、矛盾调处工作,助力社会治理。在服务营商环境方面,针对商户反映强烈的劳资纠纷、生产经营纠纷等问题开展法律监督、矛盾调处;在为民办实事方面,常态化推进政法先锋进村湾活动。截至目前,全市检察机关32支政法先锋队深入田间地头504人次,开展防范养老诈骗、电信网络诈骗普法宣传,聚焦婚恋家庭、邻里纠纷、债权债务等开展化纷解忧工作。